问题一:汉语注音与汉语拼音各有多少年历史?中国语言文字文化有多少年历史?没有前者的历史中,中华文化如何传承?
简单答案:100 年,60 年。5000 年以上,传统教学多种方法,没有固定模式。
深入答案:
汉语注音 1913 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
汉语拼音产生于 1958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并实施。
中华文化从皇帝、炎帝算起有五千年,从夏朝算起有四 千多年。甲骨文的发现验证了这些历史。
中国文化的传承经历了结绳、甲骨、竹简、活字印刷等历史形式;经历了从周朝的《史籀篇》,经“秦代三书”(《仓颉》、《爰历》、《博学》)、西汉的《急就章》、东汉的“三苍”
(《仓颉》、《训纂》、《滂熹》)、魏晋的《凡将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求》和《太公家教》、宋元的《百家 姓》和《三字经》、明朝的《龙文鞭影》、直至清朝的《小学 韵语》,上下 2600 多年,一脉相承,从不间断的“字书”的方法来传承汉字文化,至民国后中断。
一百年前,汉语没有拼音。几千年来汉字的拼读传承使 用的是反切法,这是用汉语学拼读汉字的传统方法。
几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先贤数不胜数,教学方法千姿百态。只是到了近代的一百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 几十年,文化教育模式固化了,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在全国变成了唯一教学模式。
问题二: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这个区别导致两种语言在教学上的差异是什么?
简单答案:文字,词汇。字本位,词本位。
深入答案:对中西方语言作比较不难发现: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Chinese character),不是“词”(Word);西语的最小单位是“词”,没有“字”。在数千年的教学实践中,汉语以“字本位”和西语以“词本位”建立起两套截然 不同的教学系统。
两套系统差别很大,甚至相反。中文是表意系统,“音”简单,“形”复杂,所以识字是核心。自古以来,学生“以识字为第一要务”,先上“书馆”解决识字和写字问题,再上“经馆”解决阅读和作文问题,认、读、写是基本功。
西文则相反,它是表音系统,“形”简单,“音”复杂,所以语法是核心。更重要的,英语是一次构词,词汇量大到没人能完全掌握,所以不能像中文那样做到先识字,后阅读, 只能随文识词。
问题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最难点是什么?
简单答案:汉字。
深入答案: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最难点必然是汉字。因为, 外国学生大多熟悉字母文化,不熟悉文字文化。因而,外籍学生学汉语,深感汉字的学习难度很大。不论是书写、记忆、 识读、运用,都难于字母文化。
问题四:学汉语首先要学什么?为什么?
简单答案:汉字。学不会汉字,永远学不好汉语。
深入答案:汉字是汉语的基础。自古以来汉语的传承都是先学汉字,再学读书。即“先识字,后习义”。汉语几千年的文化都在书里,不识字如何能阅读,又如何能学好汉语。所以,学汉语的第一步只能是识字。
汉字三要素是:形、音、义。认为学汉语先学拼音的人 们,是对汉语文化了解不足,对汉语拼音作用了解不足产生 的误区。
问题五:汉语和英语哪种语言更难学?为什么?
简单答案:英语难,汉语易。英语词汇量太多,谁也记不住,英语的语法和应用固定模式太多,难于记忆。汉语仅 有一个难点——汉字,汉语的应用和语法十分简单。
深入答案:英语是词汇文化,一次构词,无法任意延伸, 只能不断产生新词。目前英语词汇已经超过一百多万,并还在不断快速增加,没有任何人能记得住全部词汇。
汉语是文字文化,一次构字,二次构词,字与字之间可以任意延伸变化出词汇。现代汉语常用字近 4000 个,涵盖所有现代汉语各类书籍的用字 99.6,学会这些字足以够用。
在语法上,在理解和语言应用上,汉语都要比英语简单许多。因此,我们才能说汉语比英语更容易学。
附加问题:两种语言的历史?学好两种语言各需要掌握多少字词?
答案:1500 多年,5000 多年。
英语 5-25 万个词汇,汉语 4000 个汉字。
问题六:国际汉语基础教育应该以什么为成效标准?为什么?
简单答案:自主阅读。不能自主阅读,就无法不断累积 汉语知识,学好汉语只是空话。
深入答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国际汉语教育做了许多 年,几乎还没有教育专家、教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学生对这个 问题有个清楚和统一的标准,甚至是茫无目标。
一种教育,如果教学者与学习者都茫无目标,那又如何知道以什么目标去教学,以什么目标去学习。
国际汉语教学是母语以外的国际教学,中国教育界对国际汉语教育有些不同提法,即第二语言教学,母语教学。这 分别是指对外国学生和国外华侨与华裔学生的区别教育。
我们认为,国际汉语教育完全不必这样分,而应该有着统一的标准。没见过欧美国家对自己侨民或海外后裔有这样学习英语的提法,更不会把英语教育划分出教学差别。
我们提倡以推广国际汉语基础普及教育为主体,即应用教育为主,不去刻意强化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犹如西方语言 教育,一旦英语教育普及了,西方文化自然就潜移默化深入 到学生的心中了。
国际汉语的基础普及教育应以什么为成效标准呢?我 们给出的标准是:通过学习能达到自主阅读水平。中国的六年级学生都具备这个能力,如果国际教育都达到这个水平, 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达到这个水平完全可以做得到,并且不用很久的学习时间。
因为,知识是需要累积的。汉语的学习也是需要不断累积的。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即使穷极一生谁也学不完。但是, 达到了阅读能力,就可以自学了。如果只是过了语言关,其学习的能力将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说教学的成效标准应以能否自主阅读为准。
我们甚至构想,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毕业考试不需要乱七八糟的考试卷,只需要抽几篇文章阅读,看几部影片会话, 即席进行流利交流,都没问题就可以毕业了。
问题七:就现代汉语而言,一个汉语零基础的学生,需 要多长时间能较好的达到汉语自主应用的能力。
简单答案:初级一年半,中级一年半。有了这两个级别, 基本够用(听说读写认)。
深入答案:在设定国际汉语基础教学成效目标的同时, 我们设定了达标的教学时间。即:初级为一年半至两年;学完这个阶段的学生,其汉语基础应用能力可以过关,能自主应用汉语(包括听说读写认)。中级为一年半至两年;学完 这个阶段的学生,其汉语基础能力应具有母语国家学生的初中开始阶段的水平。
问题八:字本位和词本位两种教学法哪一种更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教学规律?为什么?
简单答案:字本位。古人学汉语就是从识字开始。千字 文、百家姓、三字经都是蒙学识字课本,传承几千年。
现代汉语词本位教学仅有一百年历史,是受西方语言教 学体系影响产生的汉语教学方式。它忽略了汉语的语言特性, 本末倒置。一百年来割断了汉语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汉语学习的少慢差费。
以字本位教学,具有易学、易记、易教、易会的特点, 成效显著。
以词本位教学,不仅少慢差费,还会学得不伦不类,造 就了文盲加瞎忙,学的厌学,教的头痛,师生都不受益。
深入答案:字本位教学采用的是分类教学法,如此,减 轻了学习难度,学生有成效,就会有学习积极性。
其方法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教学累积中,依据汉语语言特点,遗留的汉语学习良方。
词本位教学采用的是随文识字法,融合教学法,对零基 础的学生而言,跨度宽,难度大,成效低,易厌学。把可以 容易学习的语言变成难以学习的语言。
因此,国际汉语基础教育要想走上正轨,必须拨乱反正, 回归字本位教学法,才能引领国际汉语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坦途。
问题九:汉语拼音有哪些作用?为什么?以学拼音为基础的教学对外籍学生是加分还是减分?为什么?不学汉语 拼音能学汉语吗?为什么?
简单答案: 正音。
拼音只能起正音作用,字形和字义的问题,拼音并不能解决。
外籍学生熟悉字母文化,不熟悉文字文化,先学拼音, 只会让学生依赖拼音,不利于学会汉字。
汉语拼音历史很短,没有拼音的历史几千年,汉语有许多传承方法被我们现代人遗忘了。
深入答案:汉字三要素是“形、音、义”。汉语拼音是 以普通话为发音标准的正音系统,不是识字系统。它只能起 到指导标准发音的作用。
外籍学生熟悉字母文化,学习拼音后,依赖于拼音读音, 容易忽略对汉字的识读,造成许多离开拼音就无法看字发音的现状。所以,先学拼音对外籍学生学汉语不是加分,而是减分。
对汉语而言,拼音是舶来品,不是汉语本身固有的东西。几千年来,没有拼音中华文化的传承从未断过,这本身就证明拼音不是学汉语的唯一途径。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从资料记载上, 做早的注音是阿拉伯后裔为学阿拉伯语进行注音,然后是蒙古人的八思巴语,接下来是西方传教士为学习汉语用其母语给汉语注音。这些变化历程都是外国人用母语给外语注音。
今天,我们是用外语给母语注音,这个奇特的现象值得商榷。 外国人是给自己制造简单,中国人是给自己制造麻烦。我们在实践中做了大量验证,不学拼音的外国学生发音都能字正腔圆,学了拼音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南洋北调。我们反复思考的结论是:学生以拼音为基础时,习惯于往母语发音靠,不容易往汉字本身的发音靠。久之,就会养成音误的习惯,难以纠正。
问题十:如何判断一个学生的汉语水平高低?为什么? 简单答案:
文章。从古至今,没有人说“汉语说得好”就是汉语水 平高,只有人说文章“写得好”汉语水平高。这是几千年来 的汉语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
深入答案:“道德文章”四个字,是古代评价一个人品行和学识的优、劣标准。
孔子、孟子、老子、李白、杜甫、白居易,今人有几个 知道他们的汉语说得好不好,可是有谁会怀疑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吗?如何认定的,不是听他们说话,而是从他们留下 来的文字典籍中认定的。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评判一个人汉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这个评判标准在海外被扭曲了。为什么 呢?因为,人们把海外汉语水平的要求降低了,所以,觉得 会说汉语就是很好了。
其误区是,语言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部分。书面语和口语都好,才能说汉语水平整体都好。如果只是会口语,只能 说其汉语水平具有 50的能力,如果其汉语口语能力只是生活语言熟练,那只能占 50语言中的一部分。而不少人恰恰误以为这就是汉语水平很好了。
问题十一:一种观点认为汉语难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不难学。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简单答案:汉语难学似乎是现代所有人公认的。然而, 现代汉语教学所学的汉语知识其实肤浅得很,如果这也叫难学,那实在是对汉语文化知识的无知。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 承载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华。汉语的难不是现代汉语知识,而是五千年积淀而成的经史子集智慧结晶。所谓的不难,指的就是现代汉语所学的应用文知识。
深入答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门类繁多,要想学好实 在是不容易。中国文学文化中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要想 达到较高的造诣,确实需要毕生精力的钻研。
但是,国际汉语基础教育,仅仅是进行应用教育的现代 汉语教学,十分简单。
然而,由于教学成效低,造成许多人把汉语难学的“伪 命题”给了现代汉语,并且以讹传讹,产生广泛误区。
而真正的汉语之“难”,很多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因此,有必要先纠正教育者的误区,导正人们讹传中的难与不难。
有句话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不同朝代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法并举是常态。而我们今天的教学,从教材到教学却都只有一种方法,现有的教学与“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格格不入。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和应用“由难化易、由繁 化简、由深化浅”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 标。只有教育者先走出了现代汉语教学的难途,才能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途径。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提问,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位老师采用的是怎样的汉语教学方法,从而可以判断其教学成效的高低。提问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这些问题基本答不出来,或者答案错误,或者答案不规范,凸显了目前国际汉语 教学的混乱和盲目局面。
因此,有必要首先从思想上纠正和厘清各种不符合汉语教学规律的观念,增加新的认知,寻求好的方法,才能改变 过去不理想的教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