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课是老师们公认非常难教的一门技能课。因为它不但要训练学生达到使用汉语的精确性,还要培养学生中文写作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一篇作文的偏误可能会涉及语言点(字/词/句/篇),格式(断句/分段/特殊格式:如书信格式)和文化。
大学里的写作课一般到中级才会系统开设,一般一周2节(周总课时20节),上课的流程一般为:对上次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偏误总结-新文体讲解(议论文/说明文/书信)-当堂新文体写作-当堂点评-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请到了有近六年教学经验的Sharon老师给各位老师做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专栏,我们将不定期更新Sharon老师的写作课教学分享,内容将涉及写作教学的多个方面,让大家能近距离多维度地了解汉语写作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免不了要改歪果仁的作文。对于要求完美的老师们,改作文真心是一件体力活,作文纸常常是被圈点成“满堂红”,学生看到后,自信心也会受挫;也有一些老师,面对太多错误,不知如何下手,最后草草给个成绩,没有真正起到批改效果。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地批改留学生作文?
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就曾指出:纠正学习者的文本错误可分为两类:直接和间接。
参考周老师的观点,总结起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批改原则:
1.直接改(给出正确形式)
只给正确形式,不解释规则,如:
既给正确形式,又简单地解释规则如:
把“舍不得”改成“了不得”,并对两者的意义区别做了简单的解释。
2.间接改(不给出正确形式)
画个圈,在旁边打×
简要解释规则,如:
对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规则做了简单的说明。
给出启发式的批语,如:
启发学生动宾搭配的问题。
3.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改
许多老师在改作文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句子,特别是长句子完全不通,根本不知从哪里改起。这时候,老师们要先淡定,找出最值得改的偏误点,其他的错误可以暂时搁在一边。
另外,许多老师改作文时改得非常细致,每一个毛病都挑出来。其实,对于错误很多的作文,我们建议可以有计划地修改。例如,第一次主要改一部分错误,让学生修改;第二次再改另一部分,让学生再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