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值调类
理解概念:
声调的定义,主要构成,和句调的区别(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句调则是整个句子)
音段(即音节)音高形式(平升曲降)声调的作用。
调值的定义,两个特点(取决于相对而非绝对音高、读音上连续)相对音高的概念,调值
如何描写(五度标记法的定义)
调类的定义
2、现代的声调
包括普通话的声调和方言的声调
普通话四种基本调值(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1) 阴平(55 调)
(2) 阳平(35 调、高升调)
(3) 上声(214 调、降升调、凹调)
(4) 去声(51 调、全降调)
归结为四个字:(平升曲降)
几种标调法:调值数码法、五度竖标法、调类点角法(具体怎么标,对应四种调型名称?)
3、古代的声调
(南朝齐梁出现)平上去入的系统,又按声母清浊归为阴阳二调。
问题一:为什么现代汉语里沿用“平上去入”等古代调类名称?3 点
问题二:各方言中同一个字调值与调类的对应特点(调值各异,但是调类都是相同的,对应关系比较整齐)
问题三:平仄指的是?为什么要在古代诗词中交替使用平仄?
问题四:诗歌的四种平仄模式(书上没有,补充去看)
问题五:阴平、阳平的特点(高而平、高而扬)
问题六:古代平仄的知识了解有什么用途?3 点
古今调类对应:
古清平——阴平
古浊平——阳平
古清上+古次浊上——上声
古去声+古全浊上——去声
清入声——平上去
浊入声——去声和阳平
68 到 69 页的一些细节问题:
只有一个入声的方言?(南京话)
塞音韵尾的概念(多数方言的入声字有之,只有成阻、持阻,没有除阻。包括 b[p]d[t]g[k]。代表方言是客家话、广州话、厦门话)
喉塞音(福州话、苏州话)
古入声字与现代读音的对应情况(读去声的最多、阳平、阴平、上声依次递减。而声母为 mnlr 或为零声母的字,现在一般都读去声)
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吴方言、粤方言的代表话各 9 个、3 个、3 个城市要记住